close

對於偵探小說,推理小說的入門者如我,判斷一本書好不好看的標準,常常是看到「何時」會知道「答案」,殺人的兇手是誰?是誰偷走了東西?....如果一開始答案就已經讓人了然於胸,這種小說不讀也罷,再進一步的閱讀樂趣則是循著作者解答的軌跡,一步步看看有沒有不合理的破綻,再更上一層樓莫過於自己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去找出答案來,只是個人功力還沒有到達這個層次,只能純欣賞。

故事發生在紐澤西的一個小鎮上,一名女孩凱依小時候母親過世,父親難忘喪妻之痛,開始酗酒,不久後隨即失蹤,大家都猜測父親是因為情緒問題而自殺,唯獨凱依一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小鎮上矗立著一幢大宅邸,裡頭住著一戶有錢人家,多年前在這幢宅邸舉辦的一場晚宴結束後,一位被宅邸小主人彼得送回家的女孩卻在回家後失蹤,警方懷疑兇手就是彼得,但因為找不到屍體及有利證據而無法將他定罪,後來彼得結婚了,幾年後彼得懷了身孕的妻子酒後陳屍在豪宅的游泳池底,懷疑的眼光再度指向彼得。

凱依父親失蹤前曾經為此莊園設計過庭院,也曾經在臨時的情況下帶著凱依到大宅,這次僅有的探訪就發生在兇殺晚宴發生的當天,六歲的凱依當天偶然間碰到了一件事,也成了串連故事的一個重點,也是英文書名I Heard That Song Before的由來,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凱依對這幢豪宅總是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長大後的凱依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現任豪宅主人彼得,短時間內兩人墜入情網結為連理,當凱依嫁入豪門,開始與彼得一起生活後,她赫然發現,彼得竟然有夢遊的症狀,原本不相信彼得是殺人兇手的凱依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是不是彼得在夢遊的情況下做出了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情?身為枕邊人的凱依會不會是下一個夢遊的受害者?這場短時間內就開花結果的婚姻,是不是彼得工於心計的計算?

故事從開場開始,人物角色不斷出現,並且隨著多個人不同的描述來串連整個故事,於是讀者的腦袋裡塞滿了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人眼底來看整個故事,我在前面提到的「好不好看」的標準,一下子跳到了第三個層次,不同的資訊匯集到讀者的腦袋中,想要不去思考到底誰是兇手也難,偏偏一書在手的讀者雖是資訊最多的旁觀者,但是一下子還是不能一口咬定誰是兇手,作者的功力在此也顯現出來,真的是不到最後一刻,還真不容易有答案呢!

常見的推理小說不外乎謀殺、失蹤、綁架這些題材,不過一樣簡單的材料在不同的廚師料理下就有不同的味道表現,懂得善用素材去表現的才是高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不會循著標準的模式發展,每每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出現,而且角色雖然眾多,不過雜而不亂,故事不會只單純的圍繞著主角發展,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去描寫每一個「人」,故事不再只是描寫「夢遊」、「謀殺」這樣的死板,反而藉由每個角色與故事的關聯,藉著人物性格描寫,一個個線索慢慢收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從觀察「人」的角度去找出答案,感覺上比起從「物」的角度來解謎來的生動多了。

《夢遊》將於2008年5/7上市,如果等不及又對於作者Mary Higgins Clark並不熟悉,可以像我一樣準備把她之前的幾本著作《消失的藍衣女孩》、《春日湖百年謀殺記事》、《貓頭鷹的死亡遊戲》都找來看看,相信可以暫時滿足等待前的空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苦悶中年男 的頭像
    苦悶中年男

    苦悶中年男的情緒出口(痞客分站)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