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 (2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沒錯,這一本完全不在閱讀習慣中的書,是因為讀了「偵探研究」一書中,詹宏志先生訪問土屋隆夫這一段訪問後,一不小心就帶回家的。

還沒有開始閱讀本文之前,好好的把推薦序和看了詹宏志先生訪問土屋隆夫的內容看過,印象最深的是土屋隆夫的一句話:「偵探小說就是除法的文學。」也就是「事件」除以「推理」等於「解決」。意思是推理小說作家在故事裡所安排的總總狀況,經由推理而解決謎題之後,就是乾乾淨淨徹徹底底的解決,不會再有無法解釋的事件,或是一點點的矛盾衝突,雖然自己對推理是個門外漢,但以推薦導讀的內容來看,作者所堅持的應該是一種百分百完美,無懈可擊的案件與破案的對應吧。

讀完整個故事,對於這一點的感覺果然十分強烈,以理工訓練的背景來看這個故事,果然符合百分百解決問題的理想,每一個疑點到最後總有合理的解釋,一一對應,毫不馬虎,若以作者所定的標準而言,堪稱完美案件,唯一缺點是現場只有作者能看到,只有千草檢查官能看到,讀者只能等待答案揭曉,有點參與感不足的感覺。

換過一個角度來看,若是完全由「精準」的角度來看推理故事,感覺上似乎少了一點可接受彈性內的天馬行空,小說本是藉由作者任意揮灑創意編織的結果,一定程度的不「那麼」理性感覺更能增加吸引力與可看性,故事裡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題目與解題而出現,或者說是「有目的」的出現,對推理型態不熟悉的人可能得要做一個調整才能適應。

好像先講完了心得,回頭看故事,既然是推理小說就多保留一些內容,或許有些不容易瞭解,就等各位自己去發掘故事的精彩之處了。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偽倫敦(UN LUN DUN)、失洛杉磯(Lost Angeles)、扭約(No York)、落馬(Romeless)、相槓(Hong Gone)......這一連串聽起來很熟悉卻又有點陌生的地點,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出現的,這麼詭異的世界背後到底又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兩個小女生札娜與狄芭忽然發現最近身邊發生了許多怪事,而且越來越奇怪,各種徵兆不斷出現,一隻狐狸跑來一動也不動看著她們,有人在她們身邊講些聽不懂的話,奇奇怪怪她們所不了解的事不斷發生,一直到有人送來一張倫敦悠遊卡,上頭的名字是「札娜.慕恩.史瓦紀」,「史瓦紀」?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直到那一夜,一把破雨傘偷偷前來窺探(沒錯,一把會走路的傘),兩人追著雨傘到一處地下室,轉動了老舊的轉盤,也轉動了自己的命運,不,倫敦的命運。

原來倫敦與偽倫敦之間有著某種特殊的關聯,倫敦廢棄的物品會經由特殊的管道來到偽倫敦,偽倫敦成了倫敦的垃圾收集場,但卻又亂中有序自成一格,有條不紊的維持著一個城市的規模與運作。

如同所有的大城市一樣,偽倫敦充滿了各式各樣有意思的人物,有可愛又黏人的牛奶盒,有愛講話的天書,有穿著書頁作成衣服的裁縫師,有人身鳥頭的探險家,還有老是讓人找不到,可以跨越時空移動的匿蹤橋。不過,偽倫敦也有另一種不一樣的面貌,沒有人願意接近,充滿了幽靈的鬼城,一點也不可愛,猛獸般的食人長頸鹿,飛在空中攻擊別人的巨無霸蒼蠅,一扇門打開可能就是充滿了毒蛇猛獸的叢林,還有,最可怕的敵人,是勢力不斷成長的黑霧。

原來預言中札娜就是偽倫敦的救星「史瓦紀」,狄芭就是救星的小跟班囉(預言說,負責搞笑的那一個),偽倫敦人等啊等,終於等到史瓦紀出現,有了對抗黑霧的一線希望,沒想到預言還是有出狀況的時候,「史瓦紀」出馬的第一戰就被黑霧所擊倒失去記憶,反倒是偽倫敦人自行找到了對抗黑霧的方法,看起來不需要「史瓦紀」也能獨立對抗黑霧,於是狄芭只好匆匆跟偽倫敦的夥伴道別,保護札娜回到倫敦。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偵探研究》四個字已經將整本書的精神表達無遺,不過若是加上副標題《偵探推理小說敗家指南》恐怕會來的更加貼切。

作者以累積千本以上推理小說的功力融會貫通寫出《偵探研究》一書,洋洋灑灑的把對偵探小說的研究做了歸納,雖然不至於到「由淺入深」這樣的程度,但就以對偵探小說程度停留在只認識福爾摩斯的我而言,讀起來仍然毫無障礙,可以說是人人可讀,完全沒有門檻。

整本書分為三部份,「想像與真實」介紹了偵探小說中各種與現實生活相似的事件,火車出軌、人間蒸發、政治黑幕……,這種種「劇情」在以往的偵探故事中都有過類似的情節,該說是這些偵探小說的作者想像力驚人,還是後人從偵探小說裡得來犯案的靈感,那就沒有人敢肯定了,只是,現實中辦案的警探們不知道有沒有從這些小說裡得到辦案的想法?

第二部份「訪問記」描述作者訪問西方柯林.德克斯特與東方土屋隆夫兩位小說作者的經驗,內容著重在訪問的過程與作者當時的心裡,不過或多或少提到訪問內容,也讓我們對一位成功的偵探小說家所付出的努力有初步的瞭解。

最後的重頭戲是「偵探研究」,與書名相同的「偵探研究」,分別研究偵探們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以及「福爾摩斯的帳單」,分別就各個不同的角度來剖析歷史上有名的偵探,這些習慣對案件對嫌犯做分析的偵探們恐怕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被分析的對象,但是藉著深一層的分析,我們確實對這些本來就已經有血有肉真實的不得了的傢伙又多了幾分認識,原來這些可以憑著些許蛛絲馬跡來找出答案,看一眼就能說出許多事實的偵探也不過是個凡人,或許就隱身於你我之間啊。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與色情的爭議已經是個難解的議題,如果這樣的創作出自的攝影師同時也扮演「母親」的角色,這樣糾纏的問題恐怕無人能理出頭緒,是因為愛?因為藝術?

克蕾拉的母親茹絲藉由拍攝三歲時的克蕾拉作品「克蕾拉與蜥蜴」系列照片而成名,但「克蕾拉」的照片卻是遊走於藝術與色情邊緣模糊地帶的作品,成名帶給茹絲的是更多創作的需求,更多需要克蕾拉作為模特兒的創作,於是,醉心於克蕾拉系列作品的母親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架好攝影器材,打好燈光,然後輕輕喚醒熟睡中的克蕾拉,而一心只想討好母親的克蕾拉也總是乖乖的奉命行事,任由攝影師擺佈,於是母女一再的突破舊有照片的成就,讓克蕾拉系列照片一直延續,長大。

一年一年過去,小時候的克蕾拉只知道自己的照片被放大高掛在藝廊的牆上,直到有一天,小女孩長大了,開始懂得了一切,開始感受周遭異樣的眼光,恍然大悟的發現這一切帶給她的傷害,終於有一天克蕾拉不告而別,遠走他鄉,企圖擺脫這揮之不去的惡夢。

14年後一通電話鈴響,茹絲因罹患癌症末期而瀕臨死亡,克蕾拉能否解開心中的結回去探望母親,現今的茹絲對當年的創作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母女之間敏感禁忌的問題是否能在歲月間得到紓解,《母親的模特兒》一書給了我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原名《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簿》)應該是最近讀過書名最長的一本書,不過如同書名一樣,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超真實」,就像讀著從小和你一起打混搞怪同伴的日記,難怪從一打開閱讀開始就無法停止,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

作者阿諾‧祖靈或者稱之為「二世」,出生於原住民保留區,生來就是個腦袋積水,得靠開刀保住性命的傢伙,因為腦部受損的關係,視力跟著出狀況,一眼近視一眼遠視,只能靠印地安人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的又黑又厚黑框眼鏡來矯正視力,天生的42顆牙齒更讓他與眾不同,大頭大腳加上細鉛筆身材,應該是那種看起來就是「生人勿近」的角色。

每週發作兩次的癲癇症,加上十多歲了還是口齒不清,讓二世的周圍沒有什麼朋友,僅有的知己羅迪雖然處處罩著二世,讓他免於受到別人的欺侮,但到頭來他們終究還是和保留區所有其他印地安人一樣,一輩子就這樣庸庸碌碌過去,於是有一天他決定離開保留區,去尋找不一樣的人生。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一個對宮部美幸完全不熟悉的讀者而言,第一眼看到厚厚的「樂園」確實令人心生畏懼,再加上宣傳裡提到「《模仿犯》續集」,也另人有點擔心,會不會因為不瞭解之前的故事而無法進入「樂園」的故事,不過才翻開幾頁就發現擔心是多餘的,雖然不清楚《模仿犯》的故事與人物角色的特性,但或許是宮部的文筆太具有親和力與吸引力,讀來一點也不會有滯礙的感覺。

故事從九年前參與《模仿犯》案件的文字工作者滋子接到的一通電話開始,一位「疑似」擁有超能力少年的母親敏子找上滋子,帶來少年所繪看似塗鴉卻又碰巧被發現與新聞事件相關的作品,希望滋子能協助解開心中的結,到底少年是無意畫出這些畫,或是真的擁有與眾不同的超能力。

引起敏子懷疑的畫卻與最近一樁社會事件有關,原本不想再度涉入案件的滋子卻發現自己被敏子的態度所感動,於是開始著手進行調查,這期間九年前的惡夢卻如影隨形壟罩著滋子,讓滋子一度天人交戰是否應該繼續調查下去,隨著真相一點一點被揭開,滋子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從事件中脫離,儘管九年前的夢靨揮之不去,也要揭開事件的真相,以便早日讓焦急不安的母親安心。

少年畫中是一幅人倫悲劇,一位不良少女因為不服父母管教,與家庭衝突越演越烈,直到有一天忽然人間蒸發,父母通報失蹤人口。多年後少年畫中出現少女被困在家中地下景象,圖畫完成不久後因為一場大火,少女的父母出面投案,供稱少女為父母所殺害並且埋屍於家中地下,引發少年如何預知此事的疑問,也展開了整個故事。

少年萩谷確實是擁有超能力,他能透過別人的感官感受到別人所知道的事件,這些自動進入萩谷感受中的感覺,多的是邪惡、陰霾,令人不愉快的感覺,逼的他只好用畫來紓解,只有把腦海中的景象畫出來才能減輕感覺的不適,這樣的超能力令人毛骨悚然,恐怕沒人想要擁有這樣不愉快的能力,宮部美幸所塑造的少年萩谷,或許也反應現代社會下許許多多不請自來的干擾對每個人所造成的困擾吧。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不要講話成績單這幾本精彩的校園小說嗎,同一系列最新的校園小說「午餐錢大計畫」也來了。

這一系列的小說都是透過小朋友在校園裡發生的的故事來傳達特定的主題,這一次是一個小男孩葛雷的故事,葛雷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懂得用許多方法來累積財富,他在家幫忙作家事賺取零用錢,幫鄰居洗車、割草,一點一滴累積了一點小財富,一直到有一天,在學校餐廳排隊的葛雷忽然恍然大悟,原來最有購買力的族群就在學校,每個小學生都有許多25分錢的銅板,於是葛雷賺錢的腦筋開始動了起來。

一開始葛雷販售玩具小賺了一點,但販售玩具的行為馬上就被學校制止,腦筋動的快的葛雷馬上見風轉舵,改銷售自己繪圖製作的漫畫書,雖然研究大量生產讓他花了不少成本,但一上市後果然熱銷,也讓精打細算的葛雷高興的很。

偏偏就如同現實商場一樣,有了熱賣的產品就有競爭對手,很快有人也打著同樣的產品來銷售,更糟糕的是,校長很快發現這股「流行」熱潮而出面制止,葛雷將要如何面對這樣的難題,如何取回佔有率,擺脫競爭對手,解決學校禁止販售漫畫等問題呢?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不談內容,讀這本書最重要的心得就是「千萬不要被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矇蔽」,一看到書名「造物主的地圖」,自己就開始編織故事,這不就跟尋找聖杯、裹屍布一類的故事一樣,偵探、推理、解謎交織的精彩故事,再加上翻開書本第一頁,就出現了主角獨自回憶往事,開始回想一個女子走入生命的過程,更加深了我對它的看法,這一定是「達文西密碼」這一類俊男美女攜手尋找聖物的故事,結果呢?當然只會影響閱讀的樂趣,腦袋裡想的跟看到的不符,當然會有問題,所以這篇心得一開始就要先提醒,閱讀時別再自以為是了。

回到主題,「造物主的地圖」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甚麼又與「造物主」扯上關聯?原來,一幅流傳中由上帝手繪的地圖,在埃及金字塔腳下被發現,輾轉流落到英國詩人濟慈手中,濟慈死後,藏有地圖的這本書被教廷取走,而到了二次大戰時,納粹黨人相信世界上有十二件「聖物」能帶給擁有者無限的力量,「造物主的地圖」就是其中之一,地圖標示了未來世界的整體藍圖,想要擴大勢力的納粹於是千方百計的想奪取聖物,故事也由此而展開。

主角荷西.馬里亞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述說自己身在羅馬學習建築,卻因為戰爭開始而被迫困在學院裡,還好同時被困的有迷人的女郎孟莎,當荷西被指派陪同孟莎一起去變賣學院圖書館藏書以維持院內生計時,荷西以為自己有了好運可以與孟莎獨處,沒想到這一趟行動,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一輩子的命運。

古書很快被神秘的胡尼歐親王高價買走,同時神秘的親王也帶給孟莎好感,私下愛戀孟莎的荷西當然不是滋味,就在這時神秘男子史密斯找上荷西,告知「造物主的地圖」的秘密,以及親王所扮演的角色,或許基於對親王與孟莎關係的不滿,於是荷西決定接受任務,監視親王,並且說服孟莎一起行動,為反抗納粹盡一份力量。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警告,如果沒有空閒的時間,建議不要開始讀這本書,因為一開始讀了以後如果沒有一口氣看到結局,可能會讓自己心情緊張、食不下嚥,非得等到看到結果放下心來才能鬆一口氣。

一個平靜的小鎮,一對與母親鬧彆扭的姐弟,卻誤打誤撞的成了一場謀殺案的目擊者,被兇手發現的姐弟趕緊逃走,跌跌撞撞逃離現場的姐弟碰到的第一個人帶著他們脫困,卻被機警的姊姊發現原來救命恩人也是殺人犯同夥,再度逃走的姐弟能逃出壞人的掌握,平靜的小鎮能回復往日的寧靜嗎?

典型的小鎮疑雲,卻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相當精彩的故事,退休後對任內無法偵破案件耿耿於懷,不惜單槍匹馬千里而來追尋線索的警察,為了銀行捲入非法洗錢事件,心中一直天人交戰的銀行家,無意發現姐弟,為了保護小孩,也為了保衛家園而不惜挺身而戰的牧場主人,聯手起來對抗當初聯手犯案而遠走他鄉,躲到小鎮來的一批退休警察,無論正反兩派,個個角色都描寫的入木三分。

或許人們總是喜歡英雄,尤其是為了正義挺身而戰的角色,讓這本書讀來特別讓人無法釋手,雖然故事裡諸多謎團待解,但置身事外的讀者看得可是清楚萬分,於是我們焦急的擔心姐弟會不會被壞人找到,擔心詭計多端的兇手會不會又製造無辜者的死亡,忍不住要抱怨昏頭的警長怎麼被壞人牽著鼻子走,討厭到處搬弄是非的小鎮女郵差老是興風作浪,還不時洩漏出線索危及小孩的安全,讓整個故事讀起來是提心吊膽,就怕一個不小心壞人佔據了有利的位置,進一步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敢把故事寫的清清楚楚,而絲毫不減讀者閱讀時懸疑緊張又帶著驚悚的樂趣,更可以看出作者過人的功力。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人過了50歲之後,如果其貌不揚、一事無成,無論在家裡、職場都失利,我們還能期望他能有什麼作為嗎?「守護天使」述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須賀啟一是個身材矮胖,懼內,在家裏完全沒有地位的中年男子,在突然被工作了二十二年的公司辭退後,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每天忍受著妻子的惡言相向,靠著撲滿裡的500圓過一天,偏偏境況這樣悽慘的啟一卻在每日通勤的途中,遇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高中女生,雖然自慚形穢,啟一仍然情不自禁的愛上少女。

還好啟一雖然陷入愛戀的狂熱,卻沒有失去所有理智,只是誓言要暗中保護少女,成為她的「守護天使」,啟一透過工作上輔導的對象,繭居族的少年大和想辦法打聽少女的資料時,大和追查之下,透過網路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實,有人假借少女名義成立了「請來找我---女高中生的日記」部落格,想要藉此騷擾少女,而且,已經有幾個網路上的怪胎展開行動,想要對少女不利。

除了對少女的愛以外,什麼都沒有的啟一大驚之下豁了出去,毅然決定「離家出走」,一點也沒有考慮萬一被家裏的母老虎找到的後果,啟一找上學生時代的朋友,混跡黑道的村岡,加上少年大和,成了拯救少女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三個臨時成軍的烏合之眾能順利解除危機,保護少女的安危嗎?到了中年恍然大悟陷入「初戀」的歐吉桑啟一能順利找到自己的愛情嗎?

光看上面的介紹,大概很難想像這樣的故事會有什麼樣羅曼蒂克的情節吧,但是「守護天使」卻獲得第二屆日本愛情小說大賞,故事從頭到尾啟一與少女幾乎沒有任何交集,一如啟一自己所許諾,只是默默的守護著她,原來「愛情」不僅僅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愛情」也不僅僅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而是有另外的面貌。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就像每一段歷史都有更前面的一段歷史一樣,想要找到最起始的源頭大概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沒讀過「蒙曼說唐:武則天」倒也不需要太在意,直接從這一部「蒙曼說唐:亂世紅顏」讀起也不會有銜接不上的感覺,而作者筆下的歷史,寫來輕鬆,旁徵博引解釋詳盡,宛如說書一般的寫法,即使像我這種對歷史興趣一向不算太高的人而言,讀起蒙曼筆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也不會有無法融入的感覺。

故事是從武則天下台後開始的,有著武則天女皇帝成功的經驗,李唐一族與武氏之間分分合合的關係,加上繼位的唐中宗李顯算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強勢統治的好皇帝,於是幾個頗有能力的女性紛紛打起爭權奪勢的算盤,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一個個都是充滿謀略的「新」女性,她們韜光養晦,低調的不著痕跡,卻又如鴨子滑水般暗中成群結黨,想辦法排除異己,為求權力不擇手段,讀了這本書彷彿就像看到一幕政治大戲,直指最深層的人性一面。

其實,人的行為還是受到許多外在的影響,如果不是看到別人坐擁權勢,或許自己不會想要去計較,妄想更上一層樓,如果不是別人硬把矛頭指向自己,或許有些人會選擇平靜渡過一生,偏偏亂世之中總有人不斷興風作浪,或許「時勢造英雄」果真是不得不的選擇,也是身為皇親國戚的悲哀,在當時的背景之下,人根本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為了活命只有掙得更高的權利以求自保,也算是一種求生之道。

至於書名「亂世紅顏」,談的當然都是女性,這恐怕也是唐代特有的產物,不過就如作者結論說到,唐朝並不具備女性參政的社會條件,因此一個個女性雖然謀略心思不比男性來的不如,但還是在無情的政治現實之下,一一被犧牲。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西元前的羅馬,一個遙不可及的時代,尚未開始閱讀前很擔心會與這個故事有距離,才翻開讀了幾頁就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時間與距離,歷史背景等似乎都不成為問題,原來不管歷史相隔多久,「政治」的操作方法完全沒有改變,自然也無所謂背景的隔閡。

「最高權力」藉由羅馬共和國時代偉大的演說家與政治家西塞羅身邊的機要祕書堤洛之手,紀錄了西塞羅開始往從政之路發展後的點點滴滴,西塞羅為求功成名就,開始追尋名師學習演說,而當時的名律師墨倫交給了西塞羅終身受用的演說技巧,「演說只靠三件事:風采、風采、還是風采。」,憑著毅力與不斷的練習,加上天生對於政治的敏感,西塞羅終於以非貴族的身份,掙到與原本瞧不起他的貴族平起平坐,甚至更高的地位,而堤洛完整而詳實的記載,則讓我們一窺政治登龍術的奧秘。

出版社的介紹結尾是這樣說的「以操弄言詞為生,付出的代價將是自己的靈魂。在生存與權力的遊戲中,何者是謀略、何者是實情必將漸漸迷失,但,當擁有最高權力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感覺對於故事的主角西塞羅有著偏向負面的批判,不過讀畢全書,我的感覺卻是時勢造英雄,隨著外在情勢的變化,西塞羅不得不隨之遊走,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當政壇上利益交換、威脅利誘、奪權分贓等行為成了家常便飯,選擇同流合污或是出淤泥而不染並非是與非的選擇題那麼簡單,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果然不是容易的事,就如同一個成功的商人一樣,如果沒有精密的計算,足夠的膽識,堅定的毅力,絕對不可能成功,而西塞羅做到了,若說西塞羅僅僅是藉由滔滔雄辯勝過對手,迷人風采吸引群眾,從而達到政治生涯的巔峰我想並不公平,若缺乏嚴格的自律,追求成功的動力,絕對不可能擁有「最高權力」的。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以今日的醫學技術發展而言,器官移植已經不再是特別的手術,只要有合適的對象,經由器官移植得到重生早已不是夢想,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對象,畢竟人體複雜的諸多條件,不是上網搜尋就能找到。

但因為貧富,因為身份地位而造成的差距一直存在於普世之間,於是供需之間的供應鏈自然形成,貧窮者藉由出賣身體來換取金錢,而更危人聳聽的是為求得利益用非法的手段取得合適的器官,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第五瓶血罐」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而且架構出一個驚人的理由,同在世上,每個人的存在價值是否有所不同?如果犧牲某些人的生命來成全所謂「重要」人士的生命,是否能讓世界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美好?

藉由這觸及到道德議題的題材來作為素材,還沒開始閱讀前並沒有特別的期待,畢竟醫療與道德之間的議題已經被討論過許多,不過一開始翻開故事,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一個曾經是跑步選手的大學醫科學生,一個沒有太多豐功偉績的私家偵探,一個鑽研於新藥研發卻疾病纏身的醫師,三條不同的路線同時展開,結合了偵探、驚悚、醫學常識,一個接個一個的快節奏,讓人非得一口氣讀完才能放下心中的疑問。

慶幸的,即使有自認替天行道的一群人,在世界各地收集許許多多的樣本以備不時之需,隨時準備延長所謂「守護者」的生命,相對的也有為捍衛正義真理而不惜一戰的執著者,醫科女學生雖然遭受埋伏喪失了一邊的肺,仍然勇敢的面對未知的真相,試著去揭穿一切陰謀,時運不濟的私家偵探雖然拿不到足夠的報酬,又一再的面對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仍然勇往直前為了不該受苦的人而奮鬥,而一心只為人類的未來謀福祉的醫生,則在瞭解一切真相後做出最有利於人類的決定,加上許多挺身而出的小人物,無論這一群「守護者」的地位再高,還是無法掌握人類的命運。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不是在那個時代,那樣的時空之下,海蓮娜的命運是否會有所改變?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一揭開「午間女人」,作者就在讀者的心頭灑下一片陰霾,讓閱讀的心整個凍結,一個整日忙著救助傷患的護士,也是小男孩彼得的母親,帶著彼得在戰亂中艱難的過著日子,隨著情勢的變化,想要兼顧醫院的工作與照顧彼得的任務越來越不容易,母親決定帶著彼得搭火車離開,他們每天注意著火車時刻,一直到有一天,母親終於帶著彼得到達擁擠的車站,千辛萬苦的擠上火車,下車之後,母親交待彼得好好待著等她去買下一段行程的車票,於是彼得守著簡單的行李,一步也不敢離開,就這樣等啊等,但是,母親終究沒有再出現過。

從小不受母親疼愛的海蓮娜雖然天資聰穎,個性善良,但在母親眼中仍然是不受歡迎的角色,還好有姊姊瑪塔為伴,多少紓解了青澀成長時的苦悶,當戰況趨緊,日子越來越難過時,兩姊妹決定離家前往投靠未曾謀面的阿姨。

換了環境的海蓮娜仍就不改樂觀開朗的個性,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幸福似乎也降臨在這個小女人身上,愛情如甘霖降臨,滋潤了海蓮娜乾涸已久的心房,只是好景不常,造化弄人,一連串的變化讓海蓮娜的心逐漸封閉起來,隨著時間流逝,海蓮娜不再擁有笑容,對於人生心灰意冷,只能強作堅強的過著日子,一直到那一天,海蓮娜帶著彼得走向車站。

作者試著鉤勒出一個當時女性的故事,透過描寫海蓮娜成長過程,父親、母親、姊姊、內在、外在的影響,讓讀者自行去尋找答案,為何一個聰明又努力的女孩,會成為一座冰冷的石像,為何一個母親會留下孤零零的小孩在車站月台上,當我們隨著故事裡海蓮娜的思考而思考,漸漸的我們彷彿也能體會到那種心碎的痛,這些到底是上天對海蓮娜的不公平,還是身為女人的原罪?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當初出版社釋出的線上試讀是「腸子」這一篇,已經搞得試讀的讀者瘋狂噁心、嘔吐、抽筋、全身汗溼無法控制,嚴重的還當場中風倒地失禁不起,不過也有讀了以後精神百倍、肚子咕咕叫餓,想要滿足身體各方面慾望的讀者,原以為「腸子」已經是「惡搞研習營」這本書的殺手鐧,要讓讀者一次高潮到頂,夜夜低迴魂縈夢繫不能自己,結果讀完整本小說才知道原來出版社還是好酒沉甕底,好料統統留在書裡。

一個創作研習營,標榜三個月的時間激發你的創作潛能,如果你的人生已經無望,為何不乾脆死馬當活馬醫,搞不好這三個月的密集「潛能激發」能讓你的人生重新開始,於是,18個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懷疑的角色或者半信半疑,或者壯士斷腕的大步加入這場瘋狂的的研習。

這一群各有千秋的「特異人士」從第一天開始就被關在一個破舊的老戲院中,當門鎖鎖上那一瞬間開始,這個充滿了創意與機會的另類營隊就展現了不同於一般平凡研習營的潛力,開始了與眾不同的創作,而為了在同儕之間取得脫穎而出的優勢,不但過去的歷史必須精彩絕倫、扣人心弦,在現實的團體生活裡也要爭奇鬥艷,套一句廣告詞「敢與眾不同」,沒錯,一旦有一天當外界發現有18個人人間蒸發而開始搜尋他們,當破門而入的一霎那,誰能取得攝影機的關注,外界的目光焦點?

書中個個「準作家」想必都很清楚病態的媒體是如何選擇,於是誰的惡搞能力強馬上成為重點,從破壞他們所在戲院的設備開始,他們先讓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缺乏食物,沒有暖氣,黑暗的四周開始發臭,但是這些只是開胃菜,有人開始拔掉自己的指甲,在身上劃開一些傷口,這下可好,輸人不輸陣啊,你切掉一根手指,我當然要砍上兩跟腳趾,不然鎂光燈為何要對著我,這一比下去不得了,整個老舊的戲院裡處處血跡班班,一不小心腳底踩到的可能是剛切下來,被貓咪啃過的指頭,既來之則安之,沒有豁出去,怎麼會有成功的一天呢!

讀完整個故事我只能說,真是太「超值」了,每個人的詭異故事大概都能成為一個精彩的短篇小說,但是作者一點也不滿足,竟然一口氣把18個人的故事,不不,還要加上研習營主持人的故事統統毫無保留的大放送,每個人的故事間還要穿插上在研習營裡發生互相比較而來的黑暗恐怖事件,沒有一點耐力還真的會被作者無止境的想像力嚇到讀不下去呢。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運動勵志類型的故事總是讓人百讀不厭,不過最後關頭反敗為勝的劇情看多了卻也會覺得老套,「第十二個天使」雖然走的也有運動也有勵志的元素,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感動人的不是不斷努力追求勝利成果的過程,而是藉由「永不放棄」的精神來感動千千萬萬的讀者。

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來,故事的主角約翰‧哈定的人生可說接近完美,從小在棒球運動表現傑出的約翰原本有希望可以進軍大聯盟,卻因為一次意外的運動傷害而停止了成為職業運動員的腳步,不過約翰仍然在工作上大放光彩,成了全美前三大電腦公司總經理,並且因地利之便回到故鄉居住,後到家鄉故老的熱烈歡迎。

但是一天,一場車禍的意外奪走約翰的愛妻與兒子的生命,約翰從此消沉不起,有一天正當他決定要解決自己的生命時,忽然兒時玩伴前來敲門,帶他回到兒時比賽的棒球場,一番掙扎後,約翰決定接下小鎮社區棒球隊「天使隊」的球隊經理一職,雖然他自己也沒有把握,對自幾的生命仍然充滿了疑問。

從一開始的選秀會,約翰就發現了一位瘦弱的小男孩提摩西,提摩西完全不適合打棒球,無論打擊或守備總是達不到要求,但這個小男孩從不氣餒,總是笑容滿面的再試一次,他的口頭禪就是「永不放棄」,「日復一日,在每一個層陎,我會愈來愈進步!」,不斷的正面思考雖然沒有讓提摩西的棒球技巧突飛猛進,卻讓意志消沈的約翰找到了一扇窗,走出失去妻兒的傷痛,雖然約翰不斷幫忙提摩西努力在球隊求得更好的表現,但在約翰心底已經很清楚,真正得到幫助的人是誰。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搭上近年流行的解謎題材,加上宗教、聖殿、騎士與俊男美女的組合,「高第密碼」擺明了是要走這一條流行路線,最致命的是祭出「高第」在書名上,「聖家堂」當作封面,這樣的誘惑力讓人不得不馬上拜讀一番。

故事要從高第的死亡開始講起,原來,高第的死亡並非意外,而是另有原因,這個歷史上的宿命讓高第不得不面對死亡的事實,但他也聰明的留下線索,交給自己身邊最親信的小孩胡安,轉眼多年過去,胡安年事已高,也到了秘密將要揭開的時間,胡安自知無法逃過敵人的追殺,於是將秘密交給孫女瑪利亞,瑪利亞專攻藝術史研究,她的男友則是一位數學家,這兩項專業正好對應到高第的建築構想,於是兩人成了流傳歷史中的解謎者,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趕在期限之前解開謎題找到秘密,以免落入邪惡勢力手中,緊張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將高第的著名建築物當作謎題,確實是個很有創意的想法,加上千年以來宗教信仰之間的衝突,正邪不兩立的對抗,暗中保護兩人的騎士與虎視眈眈的惡魔,讓這個故事有了豐富的題材可以發揮,不過或許我們對於中世紀的歐洲歷史瞭解有限,對於鉅細靡遺講述的宗教歷史總有難以熟悉的感覺,而故事中的另一個元素,高第的諸多建築物,或許因為量多瑣碎,又非我們所那麼熟悉的物品,文字讀來精彩有餘,但總是無法留下深刻印象,很難在腦海裡想像模擬出一張解謎圖來,反而豐富的內容成了一種累贅,或許是作者所料想不到的吧。

以解謎類的小說而言,繼「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一路下來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書籍出版,這一本「高第密碼」的題材、創意都算不錯,只是當太多的答案都隱藏在讀者所不確定的事實中時,說服力多少就打了折扣,高第的建築「群」是否真的如大熊星座的分佈,七座建築是否真的有書中七道謎語解答的存在,我只能說我感受不到,或許如果曾經親自走訪過高第的建築物之後再來讀這本小說,就能有些不一樣的感覺也說不定。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舒先生一直是我很崇拜的作家,一手寫旅行寫作文章,一手寫小吃美食,不譁眾取寵,自有章法的隨手寫來,讀起來輕鬆自在,最適合無負擔的隨手翻閱,一篇篇獨立的章節,也不需要擔心沒有時間讀到一半硬生生斷了讀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有時間多讀兩段,沒時間隨時可以喊停,完全符合作者輕鬆自在的原則。

讀過上一本台北小吃札記之後,對書中的各式南北小吃真的是讀來食指大動,再見到新書上市,當然要好好拜讀一番,和上一本書的感覺一樣,作者對於食物自有個人的看法與堅持,絕不會人云亦云,書中雖然有廣為流傳的名店,但更多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巷弄小吃,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對自我的堅持,比起坊間許許多多內容近似的所謂「名店」介紹,更是彌足珍貴。

讀此書,見不到引經據典程度的大學問,但是仍然有些作者信手拈來的小小歷史介紹,或是對食物的材料、作法甚至食用法的小小心得,如同上一本書給我的感想一樣,不隨波逐流,不拘泥於「主流」眼光,自有自己的心得與想法,偶而讀到自己熟悉的店舖或攤販,更是讓人不禁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書名「窮中談吃」主要談的就是平價小吃,就在你我身邊,街頭巷尾吃的到的,分別是「牛肉麵」、「麵攤與滷菜」、「豆漿店」、「自助餐」、「清粥小菜」、「福州乾麵」、「肉包、腸子湯、冬粉湯、肉粽」、「川菜客飯」、「大腸麵線」、「便當」,這些小吃一字排開果然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平價美食,不過說真的,雖然方便吃得到,但真的好吃的倒不一定常碰到呢,平日大多人選擇這些食物恐怕都是囫圇吞棗,填飽肚皮就算數,能把每一種簡單的小東西當作五星級美味來品嚐,並且頭頭是道的論起好吃的道理,才是品嚐美食的極致啊。

不過比起上一本書來,這本書感覺個人風格更濃厚,不熟悉「舒式風格」的人,建議可以先讀讀前一本台北小吃札記當入門再來讀這本書可能適當些。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印象中讀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並不多,「偶遇」是2008年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的作品,共有兩篇不同時期的作品「偶遇」與「安格利.馬拉」。

【偶遇】
少女娜希瑪的父親在她小時候搭上了遠航的大船,從此沒有再出現過,留下母親與娜希瑪相依為命,母親不准她再提到父親的名字,海灘從此不再有她們的足跡,母親希望徹底將痛苦的記憶抹去,娜希瑪看似接受事實,但心中卻渴望追隨父親的腳步,直到有一天,一艘遊艇「艾紮」出現,娜希瑪再也無法克制血液裡天生的冒險因子,於是她趁著黑夜上了「艾紮」,等到出海後,遊艇主人默格才發現自己沉默孤獨的航程裡多了一位不速之客。

在大海無盡的旅程中,在日與夜的輪替間,風平浪靜與暴風雨交替上演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看似漠不關心的默格漸漸建立起對娜希瑪的關懷,默格回憶起自己的女兒,而娜希瑪也仿若回到了父親的身邊,兩人一起一路航向天涯。


【安格利.馬拉】
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印第安青年巴維托決定回到家鄉尋根,回家後巴維托迅速的適應自然的生活,與森林共存,靠狩獵維生,經過了十八年,巴維托終於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看過電影「料理鼠王」的人一定對電影裡那不可一世的美食評論家印象深刻,只要美食評論家所到之處,如同帝王出巡,君臨天下,而餐廳的主廚就彷如大敵當前,戰戰兢兢的準備著最拿手的美食等待著一決勝負。美食評論家就如同鐵面無私的判官一般,既能判生,也能判死,端看主廚端上桌的食物能否挑逗他的味覺、嗅覺、視覺而決定,光憑著一張嘴、一枝筆就能擁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想見這是多麼令人稱羨的工作。

然而,吃遍山珍海味、大江南北的評論家,心裡最終極的一道美味是什麼?是兒時記憶裡祖母廚房裡的一個味道,是某次飢餓時所吃到的一道好菜,抑或是某位米其林大廚廚房裡所端出來的絕妙珍羞?「終極美味」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聲名顯赫的評論家忽然被告之生命只剩下最後的48小時,他不斷回想自己一生嚐過的無數佳餚,珍羞異饌,卻無法確定自己心中那一道最終極的味道。

故事藉由主角段段關於食物的記憶構成,段落間穿插著圍繞主角身邊的角色對主角生活態度與個性的觀察與描寫,藉由兩種不同型態的書寫方式刻畫出活生生完整的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透過主角自己,透過不同旁觀者的眼睛,讓讀者也能迅速熟悉書中人物,加上書中對於美食的描寫,只能說字字入味,眼睛看著就像是口裡嚐到,鼻子聞到,從頭到尾讀著這本書,就如同參加一場美味盛宴,一道道的美食緊接著端上桌來,真是很奇妙的閱讀經驗。

如同許多功成名就的人物一般,當生命的盡頭來到,腦海中快速的翻閱過一生的回憶之後,主角赫然發現,自己一生以來,為了追求工作上的成功,相對的也失去了許多,他全心全意都是為了工作,他憎恨家人無法如他一般,能在品嚐美食之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做出中肯的評判,而藉由作者的巧妙安排,我們也看到了妻子、女兒……對於這個丈夫、父親的感覺,兩相對照之下,讓我們對主角被美食所帶來的功名利祿與因美食相對失去的親情與溫暖,更形噓唏不已。


苦悶中年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